2013年元月30日上午,越秀区就打造“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在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共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晓丹、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著名画家郭莽园先生、著名歌唱家邓韵女士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近年来,越秀区的群众文化蓬勃开展,一大批民间文艺团队逐渐成为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一定规模的民间文艺团队达400多支,活跃在我区的各街道和社区。
为了扶持打造一批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共建共享,越秀区创新群众文化发展思路,在区文化馆创建“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力争发挥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器作用,孵化出一批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实现区域内品牌民间文艺团队活动的基地化,“小基地”孵出“大文艺”。
创新打造孵化平台 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越秀区在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背景下,积极创建“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致力打造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平台。基地在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文广新局指导下,将力求用多元化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入驻的有实力、有潜力的民间文艺团队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使他们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品牌文艺团队。
基地还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在实践中精确对接群众文化多层次需求,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成为民间文艺团队反哺社会的重要平台。入驻的民间艺术团队将组成艺术联盟,以社区巡演、基层辅导等方式带动社区群众文化发展,共同活跃基层文化活动。
优选培育孵化队伍 拓展完善孵化功能
越秀区将从有意入驻孵化基地的众多文艺团队中,优选孵化队伍,予以重点扶持,让处于新生期的团队,在孵化基地的扶持和培育下、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快速进入发展期、成熟期;让处于发展期、成熟期的团队,在基地的策划、带动下,逐渐成为品牌团队,活跃于基层、活跃于各大文艺舞台。基地还将充分整合宣传资源,通过精心策划,利用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介,系统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民间文艺团队的品牌辐射力。
孵化基地也将在探索孵化文艺团队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实际需要,拓展完善孵化功能。目前,可以为民间文艺团队提供的专业保障服务包括:免费提供活动场所、公共会议室和培训、排练场地以及必要的后勤综合服务;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有关文艺演出、展览等文化资讯以及符合该文艺团队培训、展示范围的服务信息;推荐并协助申请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购买团队服务项目;为团队提供展示平台,推荐、协助团队人员参加有关展示及比赛活动;协助策划、组织各项活动,为团队提供业务指导及培训等。
提供优越基地条件 吸引优秀团队入驻
“筑巢”:越秀区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位于东湖路39号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毗临东山湖公园,交通便利,环境幽雅,人气兴旺,中心大楼共六层,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大楼一、二楼为特色展厅,三、四楼为团队排练及培训场地,五楼为书画创作阵地以及录音棚和音乐制作室,六楼为小剧场和会议室,全部对外开放。如此优越的基地条件,将为文艺团队的“孵化”提供全方位的专业保障。
“引凤”:在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入驻前,区文化馆已试行引进水墨村艺术空间和广州鳟鱼歌剧艺术团两个优秀团队。进驻5楼基地的水墨村艺术空间以郭莽园先生为首,汇聚了一群擅于诗书画印、鉴藏文史等名仕为村民,在绘画、书法、陶瓷、古玩、民间工艺等多个领域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宽松活跃的艺术品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著名歌唱家邓韵女士为艺术总监的广州鳟鱼歌剧团也于近期进驻,利用孵化基地优越的场地条件排练歌剧演出剧目、培养歌剧骨干、推广歌剧文化,并着力打造一个室内合唱团。
广开门路广招英才 欢迎进驻孵化基地
越秀区诚意邀请各类民间艺术团队及有特长的文艺爱好者申请进驻基地。无论是初具雏形的新生团队,还是有较高艺术水准或社会影响力的成熟团队,只要有团队负责人、有发展目标和规划,有稳定的人员架构,有一定的艺术水平或特色,曾参加省、市文艺活动,取得成绩或有发展潜质,均可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关材料,我们将根据团队情况进行评估,分门类、分层次、有步骤地优选进驻及推荐个人加入团队。同时,越秀区欢迎社会力量参与到孵化基地的建设中来,以“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民间唱戏”的方式,共同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也可以通过“孵化基地”购买文艺团队的文艺项目,对团队进行扶持。